品牌 | 德祥儀器 | 價格區間 | 1萬-5萬 |
---|
產地類別 | 國產 | 應用領域 | 生物產業,電子/電池,紡織/印染,汽車及零部件,綜合 |



桌面式氙燈箱通過氙弧燈模擬太陽光光譜,其核心目標是復現自然陽光中紫外線(UV)、可見光及紅外線的波長分布與能量比例,以精準評估材料在真實光照環境下的老化行為。以下從光譜匹配原理、關鍵影響因素、實現技術及驗證方法等方面展開詳細說明:
一、光譜匹配太陽光的核心原理
太陽光光譜可大致分為三個波段:
紫外線(UV,290~400nm):能量高,對材料破壞性強(如引發聚合物鏈斷裂、顏料褪色)。
可見光(400~700nm):影響材料的顏色穩定性(如褪色、黃變)。
紅外線(700~800nm及以上):主要導致材料熱老化(如升溫、軟化)。
桌面式氙燈箱通過氙弧燈(發出連續光譜,覆蓋290~800nm)結合濾光片系統,濾除不需要的短波輻射(如<290nm的真空紫外),調整各波段能量比例,使其與目標環境(如戶外直射陽光或窗玻璃后日光)的光譜高度匹配。
二、影響光譜匹配的關鍵因素
1. 氙弧燈特性
2. 濾光片類型
濾光片是決定光譜匹配精度的核心組件,不同濾光片可模擬不同環境下的太陽光:



桌面式氙燈箱光譜匹配太陽光實現光譜匹配的關鍵技術
1. 多波段光譜校準
通過高精度光譜儀(如UV-Vis-NIR分光光度計)測量氙燈箱的輸出光譜,并與目標光譜(如AM 1.5G太陽光光譜或標準測試光譜)對比,調整濾光片組合或氙燈參數(如電流、電壓),使兩者在各波段的能量分布偏差≤±5%。
2. 動態光強調節
配備光強傳感器(如光電二極管或積分球傳感器)實時監測輻照度,并通過反饋控制系統自動調節氙燈功率,確保輻照度穩定性(±5%以內),避免因燈管老化或環境溫度變化導致光譜偏移。
3. 溫濕度協同控制
光譜匹配需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完成(如ISO 4892-2要求黑板溫度63℃±3℃,相對濕度50%±5%),因溫度升高會改變材料對光的吸收特性。桌面式氙燈箱需集成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和PID控制系統,確保測試環境與光譜條件同步穩定。
光譜匹配驗證方法
1. 光譜對比分析
使用光譜儀測量氙燈箱的輸出光譜,并與以下標準光譜對比:
AM 1.5G太陽光光譜:模擬地球表面平均太陽光光譜(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0904-3標準)。
ISO 4892-2標準光譜:針對戶外曝曬測試的光譜要求(290~800nm波段能量分布)。
窗玻璃后日光光譜:模擬日光透過普通玻璃后的光譜(如硼硅玻璃濾光片的目標光譜)。
判定標準:各波段(如UV、可見光)的能量偏差≤±5%,關鍵波段(如340nm或420nm)輻照度符合標準要求。
2. 材料老化對比測試
將待測材料置于桌面式氙燈箱和自然環境下同時測試,對比兩者的老化結果(如顏色變化ΔE、拉伸強度保留率):



桌面式氙燈箱是實驗室中用于模擬太陽光的小型設備,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技術手段讓輸出光譜盡可能匹配太陽光,以滿足材料測試、性能評估等場景對 “接近自然光照條件" 的需求。以下從原理、關鍵技術、應用場景等方面詳細說明:
太陽光的光譜是自然界中復雜的連續光譜之一,包含紫外(200-400nm)、可見(400-760nm)、紅外(760-2500nm) 等波段,且各波段的能量分布有嚴格規律(例如紫外占比約 5%,可見占比約 45%,紅外占比約 50%)。
桌面式氙燈箱光譜匹配太陽光許多材料的性能(如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、涂料的耐候性、塑料的老化速度)會直接受光照光譜影響。若模擬光源的光譜與太陽光偏差較大,測試結果可能失真(例如用偏紫外的光源測試涂料,會高估其老化速度)。因此,光譜匹配度是衡量模擬光源可靠性的核心指標。
氙燈本身的光譜特性是實現匹配的基礎,但其原始光譜并非復刻太陽光,需要通過技術修正實現精準匹配:
氙燈的天然優勢
氙燈是一種氣體放電燈,其發光光譜由氙原子的躍遷產生,覆蓋紫外到紅外的連續波段,且在可見波段與太陽光的相似度較高(例如綠光、藍光區域能量分布接近),是目前適合模擬太陽光的光源之一。
原始光譜的偏差與修正
氙燈的原始光譜存在固有缺陷,需通過光學系統修正:
紫外波段:氙燈在 200-300nm 的深紫外區域能量過強(太陽光因大氣層吸收,該波段能量極低),需通過紫外截止濾鏡(如熔融石英濾鏡)過濾多余深紫外;
紅外波段:氙燈的紅外輻射集中在 800-1000nm,而太陽光的紅外能量分布更寬泛(760-2500nm),需通過紅外平衡濾鏡補充長波紅外;
光強分布:通過中性密度濾鏡或積分球均勻化光強,避免局部能量過高導致的光譜失真。
桌面式氙燈箱的光譜匹配能力,依賴以下核心技術:
光源選型
通常采用短弧氙燈(功率 50-500W),其弧光集中、光譜穩定性高,適合小空間(桌面)集成。相比長弧氙燈,短弧氙燈的紫外 / 可見 / 紅外能量比更接近太陽光,減少后期修正難度。
光譜校準與反饋系統
內置微型光譜儀(分辨率≤1nm),實時監測輸出光譜;
與標準太陽光光譜(如AM1.5G,地面光伏測試的通用標準)對比,通過算法計算偏差(如各波段能量誤差、光譜相似度指數);
自動調節濾鏡組合(如電動切換不同截止波長的濾鏡),動態修正偏差,確保長期使用中光譜穩定性(通常要求 8 小時內偏差≤5%)。
散熱與穩定性控制
氙燈發光時 90% 以上能量轉化為熱量,高溫會導致燈的光譜漂移(如紅外占比上升)和濾鏡老化(如鍍膜失效)。桌面式設備需通過:
國際上對太陽光光譜的模擬有明確標準,桌面式氙燈箱通常以以下標準為目標:
其中,AM1.5G是常用的標準,其光譜曲線已被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標準化,桌面式氙燈箱的光譜需與該曲線在 280-2500nm 波段內偏差≤10%(關鍵波段如 400-1100nm 偏差≤5%)。
桌面式氙燈箱因體積小(通常尺寸≤50cm×50cm×30cm)、操作靈活,主要用于小型樣品的精細測試:
光伏材料:測試鈣鈦礦、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響應效率(需匹配 AM1.5G 光譜,確保與實際發電場景一致);
材料老化:模擬日光照射下塑料、橡膠的黃變、開裂速度(如汽車內飾件耐光測試);
生物實驗:研究植物光合作用(可見波段匹配)、皮膚細胞對紫外的響應(紫外波段精準控制);
光學器件:測試鏡頭、濾光片的光譜透過率(需接近自然光的寬波段輸入)。